作者:台大醫院 牙科部 黃正傑 牙醫師
看過網路資料,但有看還是沒有懂!
我是⼀位正在讀研究所的牙醫師,當我在找研究題目時,我的指導老師建議我可以做網絡統合分析,也就是 network meta-analysis(NMA)的研究。
當時的我聽到 network meta- analysis,腦中第⼀個浮現的想法是:這是什麼研究方法?跟我在文獻中常常看到的 meta- analysis 有什麼差別?搜尋過這個名詞後,我大約了解這個研究方法是可以同時比較不同的治療對同樣疾病的效果如何。
作者:台大醫院 牙科部 黃正傑 牙醫師
我是⼀位正在讀研究所的牙醫師,當我在找研究題目時,我的指導老師建議我可以做網絡統合分析,也就是 network meta-analysis(NMA)的研究。
當時的我聽到 network meta- analysis,腦中第⼀個浮現的想法是:這是什麼研究方法?跟我在文獻中常常看到的 meta- analysis 有什麼差別?搜尋過這個名詞後,我大約了解這個研究方法是可以同時比較不同的治療對同樣疾病的效果如何。
為了提供研究者有更多發表路線的選擇,尤其是無資源的新手,新思惟團隊再次開發全新課程「網絡統合分析」,耗時三年,親自以課堂所教的技術來實際產出論文,並作為課程指定閱讀,透過系統化的教學設計、精選最容易上手的統計軟體,確保每位同學不分程度都能學會。課程首梯於上週末成功落幕,課程每堂分數皆高於 4.88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謝謝老師們用心整理的教材與授課內容,相當淺顯易懂,並可以上手。」
「Network meta-analysis 製圖及統計教學很清楚,目前相關資訊學習資源較少,收穫很大。」
在本梯次的學員之中,曾參與過新思惟活動的老朋友近九成、有發表經驗的同學占七成以上,新思惟的各種研究課程,協助校友們從新手起步,後續在生涯發展與工作上,都能取得不錯的優勢。而在這堂課程中教授新的研究工具,更能提供大家擴展學術產線。
「這堂課給了我新的研究方向,讓我的文章種類能更多樣,非常感謝。」
「謝謝團隊與蔡校長的協助及規劃,學會新的工具、概念,真的讓人的厭世感瞬間歸零,比抗憂鬱劑還有效,十分感謝 ^_^。PS. 還是不了解為何報到時,工作人員直接就認出我,並遞名牌給我,太神奇了~」
老朋友敲碗許久的「網絡統合分析」,新思惟團隊從挑選容易上手的統計軟體,到撰寫論文、歸納內容,我們堅持,要開發出最適合初學者的課程,協助沒有資源的起步者,多一條學術產線。花了三年的時間,我們非常有自信,這堂課,每個人都能上手,也能讓每位新手都能吸收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88 分!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除了《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可以評估多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效果,對治療排序。另外如果是想評估一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療效,對多篇研究做統合,開班已經超過 50 梯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你一定不能錯過。
對於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課程可以幫助你!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這是我們網絡統合分析課程的第一次開課,看到同學所做出來的圖表都非常專業,實在很令人開心。
作為課程籌備團隊,這一個課程在設計的時候,最困難的點在於,要怎麼讓同學們理解複雜的概念,而且使用不會令人感到挫折的工具,又能夠在過程中讓大家了解怎麼樣仔細的處理這些圖表。
很幸運的在課程籌備團隊的一起努力下,我們設計出了連自己也覺得品質不錯的課程,第一次大規模讓同學們實際操作,也得到很好的結果。
事實上,所上傳的圖表幾乎都可以去投稿了,只是有些細節如果遇到比較敏銳的審閱者,是會有點建議的。以下我們就教學者的身份,再給同學們一些小小的建議,希望同學們送出去的稿件,第一次就做到圖表沒得嫌,讓審閱者更放心的按下 accept 按鈕。
2024 年 1 月 21 日(日)9:00a – 4:4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蔡依橙醫師 / 雷偉德醫師 / 新思惟教學團隊
【2024 年初第一班,趁早為自己拚出 SCI!】
新思惟全新企劃,正式推出「網絡統合分析 network meta-analysis」!
這次,我們又為了教學,從零開始寫了一篇 SCI 論文。
為了感受新手的一切困境,我們離開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在沒有任何優勢的狀況下,從 PubMed 搜尋開始,找題目、閱讀背景知識、確認可行性、跑統計圖表、寫出全文,並感受投稿過程中的各種可能挫折。
然後把這些挫折的克服方式,整理成課程內容。把所有的統計圖表製作,規劃成互動實作。讓每個人都能上手,讓每位新手都能吸收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無資源起步,現在有兩個選擇囉!
評估一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療效,對多篇研究做統合,有《統合分析工作坊》。
評估多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效果,對治療排序,有《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
日後對自己有興趣的疾病治療,不管遇到哪一種,都有適合的工具可以做。兩種都學起來,工具更多、產線更多。
大家最常私下詢問的問題,初學者可以嗎?電腦操作需要什麼樣的水準才能上手呢?電腦硬體有特殊需求嗎?
新思惟一貫的品質水準,對新手一樣友善。歡迎你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