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PGY

2025 / 1 / 7

【趨勢觀察】Office Hour 進行方式點擊次數增加?中壯年的終身學習者!

 

 

 

 

 

 

作者:(蔡依橙)

 

最近在新思惟的活動中,有兩個特別趨勢。

 

 

Office Hour 進行方式點擊變多

 

最近在我們的網頁中,關於 Office hour 進行方式的連結,被點擊最多。許多來上課的同學也提到,每個禮拜都有一個小時能夠問一些課程之後實際應用的問題,讓人感覺安心。

 

Office Hour 的進行方式,是在指定時間內,使用 Messenger 傳訊問答。這種「打字之後會收到回覆」的模式,對社恐者友善,除了回答精準之外,還能讓同學發現到一些自己沒注意到的事情。

 

 

中壯年的終身學習者

 

最近的課程,有不少中壯年的同學來參與。他們並不一定有迫切的論文發表或升遷壓力,而是人生發展到一個程度,覺得應該要挑戰一些過去認為困難或者不擅長的事情。

 

有的人是在診所工作很多年,生活與收入都已經穩定,想要挑戰一下年輕時候很嚮往的論文發表,於是來報名統合分析課程,當作一項才藝來學習實踐。

 

也有人已經拿到碩博士,但總覺得所寫的是老師的題目,畢業後想維持發表產能,更想試試看自己是否能夠獨立找到題目,並完成全部的統計寫作。全部只用自己的力量,讓名字出現在 SCI 期刊上面,於是來學網絡統合分析

 

資深主治醫師,得知醫院有方便的 TriNetX 資料庫,操作介面方便,PGY 都在撈出資料回答臨床問題,於是想說快點來學統計方式與寫作架構(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儘速讓自己具備指導能力。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需求,只要同學想進步,我們有課程也有 Office hour,持續提供協助。

 

 

參加課程立即擁有 office hour 服務

 

 

2024 / 11 / 15

在網絡統合分析這片荒原上,開拓自己的疆土吧!

 

作者:努力想有發表的 PGY

 

 

 

 

這次參加的新思惟《網絡統合分工作坊》,對於身為學術投稿初學者的我而言,是場內容極為受用,非常豐富的學習體驗。

 

蔡校長在開場傳授網絡統合分析(NMA)的基本概念,並比較了和傳統統合分析的差異,接著分享如何找到合適的研究主題、撰寫 NMA 論文的實際步驟,以及投稿時常見的審稿意見與回覆技巧。

 

這些寶貴的內容,為我日後研究提供了可以做為參考的經驗,也讓我更清楚了解到網絡統合在臨床研究上的應用與價值。

 

 

前進拓荒,寫出自己的網絡統合分析。

 

傳統的統合分析(MA)主要是針對某項治療與對照組進行比較,且多數情況下依循一定的規範和方法;而網絡統合分析則是將多種治療進行比對的研究方法,在分析設計上有更大的自由度,但也要求研究者具備更高的主動性和嚴謹的自我審視。

 

蔡校長將 MA 比作逐漸成形的「西部小鎮」——規範相對簡單且較容易依循;NMA 則如同尚未開拓的「荒原」,需要研究者自己建立規範並進行辯護。這樣的比喻很生動地表達了 NMA 的靈活與挑戰性,也讓我更明白做 NMA 需要具備的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閱讀更多 »

2024 / 11 / 13

PGY 生涯關鍵:沒人說,你絕對不會知道的事。

 

作者:蔡依橙

 

 

 

 

 

最近陸續有些 PGY 同學跟我回報,順利申請到想去的科別了!

 

大家都知道,PGY 時期訓練忙碌,所以,如果能夠有刊登的話,只要有 impact factor,不管是 SCIE 或 ESCI,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主考官們自己多少也寫過論文,很能理解,對於一個生涯剛起步的人來說,能完成並刊登一篇有分數的論文,代表的是你真心想要突破自己,也願意持續努力。聽到同學們的消息,很替大家高興。

 

要提醒一件小事情,就是應徵不同科別的時候,所提出的履歷論文還是要注意一下。

 

閱讀更多 »

2024 / 11 / 11

2024 / 11 / 9(六)「網絡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賴奕彰醫師、韓佑辰醫師

 

 

 

 

這次上課有許多 PGY、醫學生、醫護同仁以及社會人文領域的學者來上課。對於能夠在中午約 3 個小時的時間做出整套 SCI 期刊投稿需要的網絡統合分析圖表,都很有成就感。

 

團隊成員會持續注意所有同學的進度,對於稍微比較慢的同學會加強關懷,並給與更多協助。現場所有同學都能夠做到最後的表格。

 

過程中同學們也才發現,其實自己只是缺乏一個良好引導的課程。事實上,自己的資質並不差,也就是台語所說的「欠栽培」。

 

以下來看看一些還能夠建議的細節,不過因為這次多數同學在圖片的部分表現得都非常好,所以回饋建議會比較著重在表格。而表格的製作,不管是大表格或者是小表格,都是在論文寫作領域很重要的。

 

 

那些還能建議的細節

 

閱讀更多 »

2024 / 9 / 25

問:要上班又要學習臨床技能,哪來時間寫論文?

 

 

 

 

 

 

問:要上班,也要學習臨床技能,怎麼可能有多出來的時間寫論文?

 

答:(蔡依橙)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每次到了 PGY 應徵的季節,總會有部分同學有 SCI 發表,而另一些則沒有。

 

 

時間就這麼少,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都靠背景?

 

如果有論文的同學在網路上被討論,總有人認為,PGY 就是要好好學習各科的知識,如果去寫論文就是不務正業,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大谷批評者:指定打擊就好好打擊,去盜壘就是不務正業,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還在想著要當投手,真是太糟了。)

 

許多 PGY 同輩也很好奇:「明明白天要上班、照顧病人、學習臨床知識,晚上如果又加班值班,時間根本不夠用。那些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靠背景?或者是別人幫他寫的?」

 

上班加上學習,剩餘的時間並不多。但其實這個問題並非 PGY 專有,即使到了主治醫師甚至科主任也都是一樣的,他們要上班,開不完的各種會議,加上自己的門診跟手術時間,更別說還有不少人有家庭跟小孩要顧。但是……

 

閱讀更多 »

2024 / 9 / 19

問:PGY 努力做研究,為何應徵時履歷上沒有論文成績?

 

 

 

 

 

問:PGY 決心要寫論文,也努力寫出來了,但應徵的時候,卻沒有成績可以列出來,可能是什麼原因?

 

答:(蔡依橙)

 

根據我 Office Hour 的經驗,這類遺憾可以歸納為「把寫完當成是終點,而不是刊出」。

 

我能理解,PGY 第一次寫完整篇全文,也準備好圖表,是很不容易,也有成就感的事。但這時候就放鬆的話,後面很容易出包。實際遇過的例子,歸納為下面幾種。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