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偉德醫師專長小兒過敏免疫領域,SCI 論文發表數十篇,涵蓋網絡統合分析、傳統統合分析、實驗室研究、臨床研究等類型,對於各種文體的不同投稿策略、審稿常見問題、意見回覆等有深刻認識,並多次登上高分期刊。
雷偉德醫師專長小兒過敏免疫領域,SCI 論文發表數十篇,涵蓋網絡統合分析、傳統統合分析、實驗室研究、臨床研究等類型,對於各種文體的不同投稿策略、審稿常見問題、意見回覆等有深刻認識,並多次登上高分期刊。
這堂課,會用白話把網絡統合分析說清楚。除了回答網絡統合分析適合做怎樣的題目,他是怎麼分析的之外,也會釐清與傳統統合分析的差別。這兩種統合分析,各司其職,也各有典型的應用場景。
傳統的統合分析,多數時候的應用場景是:「當有一個治療可以去協助一種疾病,但目前許多不同團隊所做的研究對於這個治療可以產生的效果程度不一,甚至有沒有效也沒有共識」,這時可以用傳統統合分析,去把現有的所有文獻做個加權總結,讓我們知道,究竟治療是有效還是沒效?如果有效的話,又有多有效?
這種題目適合的是「一個疾病、一種治療、多篇研究」。(當然還有很多細節與例外,但我們現在先講大觀念,就暫且不展開說了。)
統合分析類的論文,不管是傳統統合分析,還是網絡統合分析,整個寫作過程中,最重要也最容易卡關的,其實是找題目!所以,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堂課,協助各位了解,當你面對 PubMed 搜尋引擎的時候,究竟該怎樣有效的去找題目?找到一個適合你做網絡統合分析的題目。
網絡統合分析有個蠻大的特色,就是你需要為他設定一個範圍。否則常見的狀況是,雖然你專注在某一個疾病的治療,但治療種類真的太多了,從醫療到非醫療,從健康食品到日常運動,不做好設限的話,會讓自己非常疲倦,收錄的文章彷彿無窮無盡,也影響到網絡統合模型的簡潔和穩定。
在初步找到適合的題目,也設定一個自己似乎能夠完成的範圍之後,就應該先做可行性評估,快速知道這個題目值不值得做下去,會不會有有趣的事情發生。而這個可行性評估甚至應該在十幾個小時徹底的文獻搜尋之前就先做好,避免自己花了超多時間,但最後研究主題卻是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