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6 / 8

2025 / 6 / 7(六)「網絡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李宗賢醫師、張力尤心理師

 

 

 

 

讓許多第一次接觸網絡統合分析的同學,能夠在短短一個中午的時間內,完整製作出一套足以投稿至 SCI 期刊的等級圖片,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同學們也都表示感到十分有成就感。

 

這次大家所上傳的作品整體表現相當不錯,可改進的細節不多。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點老師特別想提醒的建議,以及兩位得獎同學的精彩作品。

 

 

那些還能小小建議的細節

 

 

 

 

這張圖片四周的空白留得太多,如果直接裁切,可能會導致解析度不足。

 

另外,如果您仔細觀察中央文字周圍,會發現出現了一些雜訊,這顯示在存檔時所選擇的影像品質設定偏低。建議同學回頭檢查一下自己的存檔過程,看看是否有可以優化的地方。

 

常見的原因之一,是儲存圖片時選擇了 JPG 格式,導致壓縮後產生失真。建議可以改用 PNG 或高品質的 TIFF 等格式來保存圖檔,以保留最佳畫質。

 

 

 

 

在標題的部分,第二行的縮排建議稍作微調,讓文字與第一行的英文字能夠對齊,看起來更整齊。

 

另外,目前標題、表格與下方附註的字體不一致,建議統一選取後指定為 Calibri 字體,以提升整體的專業感與視覺一致性。

 

以下是兩位得獎同學的精彩作品,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表現吧。

 

閱讀更多 »

2025 / 6 / 5

問:整理了一篇論文,高分期刊都退稿,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該往低分期刊投嗎?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問:校長好,我為了要升主治醫師,整理了一篇 original 投稿,但目前挑戰了約 8 分與 6 分的傳統知名期刊,都被退稿。退稿的理由,都是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雖然 p 值顯著,但 power 太低。請問我該照退稿建議,再收幾年的個案,讓研究的人數多兩倍,還是該繼續往低分期刊投就好?但登在低分期刊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答:(蔡依橙)

 

同學好,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升主治醫師」這個前提,所以我會建議,以現有的狀況,快點找願意收的期刊刊登就好。OA 也可以考慮。以下說明為什麼這麼建議的理由。

 

閱讀更多 »

2025 / 5 / 28

【長期心得】堅持與方法比天賦更重要,改變了人生的一堂課。

 

作者:起飛中的 PGY

 

 

 

 

去年六月,我還是一位剛從醫學院畢業,正要踏入臨床工作的 PGY 1,當時對研究寫作處於懵懂階段,在同學的推薦之下參加了新思惟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本來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情參加,沒想到這次經驗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也為我打開了研究領域的大門。

 

 

架構清晰的教學、容易上手的統計!

 

當時參加工作坊的原因很單純,就是身邊的同學都說非常實用,加上自己對研究寫作的興趣逐漸萌芽,便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報名了。

 

沒想到,這一試竟然驚為天人。課程緊湊但絕不馬虎,短短一天內,老師便將繁複的網絡統合分析步驟精煉地講解清楚,每一頁簡報都是精髓,細節在於講師豐富的經驗。搭配著條理分明的手冊,實作內容清晰易懂,跟著步驟一步步操作,即使是初次接觸軟體的我,也能順利完成統計圖表。

 

當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與助教在實作時間即時的親切指導。我們在實作過程中難免遇到困惑與卡關,每當舉手提出問題,老師總能迅速而精準地幫我們解惑,這種即時回饋的互動方式,不只提升學習效率,也讓我更有效率地掌握分析與製圖技巧。

 

閱讀更多 »

2025 / 5 / 22

問:課程網站說,課堂上用來跑網絡統合分析的軟體不用錢,免費的軟體有什麼限制嗎?我的電腦是 Mac 系統也可以跑嗎?

 

 

 

 

答:(蔡依橙)

 

是的,軟體不用錢,Mac 可以跑!

 

我們將使用的是 MetaInsight 這個網站,它是基於統計軟體 R 所做的網頁工具,我們不需要自己安裝 R 以及相關的套件,也不需要自己寫程式。

 

MetaInsight 比 Stata 好上手非常多,而且是免費、免下載就能用的。課堂上我們也會教大家,親手做出足以刊登在 SCI 期刊等級的圖片。

 

MetaInsight 是基於 R 的,而不管是 Stata 或 R,只要使用同樣的公式去寫程式碼,理論上結果應該會一樣。不過,實際上還是有些狀況可能會導致結果不同。可能的狀況有:

 

  1. 貼程式碼,複製貼上時出錯。想自己調整一下程式,結果搞壞掉了。
  2. 使用不同的理論派別作 NMA,我們預計教的是頻率學派,但也有人用貝式學派。貝式學派的作法,先驗值跟模擬次數不同,都會導致數據有些微不同。(所以我們選用頻率學派)

 

這些狀況都不用擔心,使用 MetaInsight 就是方便,而且背後的計算是一群英國統計學高手在維護,我們只要說明用什麼軟體計算,並報告最後的數值,重點是我們如何解釋其臨床意義,這樣就行。

 

實際上是怎麼讓大家在課堂上用 MetaInsight 進行統計實作,歡迎參考互動實作時間的介紹。只要你會用筆電、使用過文書編輯軟體,就可以來學。我們的課程與互動實作內容,醫療與非醫療背景的初學者都能吸收,並且順利完成全套圖表。

 

 

 

活動內容

 

 

2025 / 5 / 19

Lancet 讀者投書爭議有感 / 用 AI 該注意的事

 

 

 

 

 

作者:蔡依橙

 

最近熱議的那篇 Lancet 讀者投書,整個過程實在很令人感慨。

 

跟學術比較不相關的討論,我這邊就跳過了。我能理解,剛起步的研究者,希望自己名字登上頂尖期刊的心情。但這個案例剛好可以說明,刊登出來白紙黑字後,是會被全世界檢驗的,包括自己的本國同行,大家連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都會去看。

 

 

AI 的建議用法與注意事項

 

這讓我想到的是,最近有越來越多的新手同學開始使用 AI 工具,包括萃取資料、文獻引用等等,簡單下個指令都能瞬間噴出大量文字與資料,但我個人對這些進階的應用領域比較保守。

 

我認為,目前 AI 工具最可靠的是翻譯,但即使是翻譯,之後我一定會全文自己仔細看過。偶爾還是會有錯,而那些錯通常來自於給 AI 的中文就已經不精確。這個領域的可靠度,可以到 99% 左右。

 

但直接請 AI 去做文獻引用,這個正確率雖然最近有提升,但大概就是從全部亂講,到四成亂講的程度。也就是 60% 左右的準確性。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