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PubMed

2025 / 9 / 23

審閱者不讓我的統合算 original article

 

 

 

 

問:校長,我寫好了統合分析,投稿到國際期刊,雖然兩個審閱者給不錯的評價,意見也好回覆,期刊社給我 revision,但其中一個 reviewer 2 認為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不是 original article,審閱意見很不友善,用 review 文章的要求從頭刁到尾。

 

但是因為我真的需要這篇 original 升等,如果改成 review 格式又很奇怪,請問怎麼辦?

 

答:(蔡依橙)

 

先說結論,這問題不大,會解決的,我分析給你聽。

 

閱讀更多 »

2025 / 8 / 13

Perplexity 我是怎麼使用的?

 

 

 

 

 

作者:蔡依橙

 

這次來聊聊 Perplexity,因為我也有付費訂閱,認真使用了一陣子,分享一下心得。

 

一開始是看上 Perplexity 以網頁為基礎的回答,總覺得講話有憑有據,想試試看能不能取代搜尋,甚至變成生活中,隨時可回答各種小問題的伙伴。

 

結果有點令我意外。雖然八成狀況還是回答得不錯,但是一些 AI 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

 

閱讀更多 »

2025 / 7 / 25

研究能力升級之旅,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

 

作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腎臟內科 蔡宗翰 醫師

 

 

 

 

想跟大家分享我近期參與《新思惟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的真實感受。以前總覺得 NMA 是個高不可攀的研究方法,像霧裡看花一樣模糊。但這次課程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它不僅讓我對 NMA 有了全面的認識。

 

更重要的是,它為我的實證研究打開了全新的思路,而且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了「手把手」引導的安心感!

 

閱讀更多 »

2025 / 7 / 25

從質性到量化研究,擔心和挫折居然不存在。

 

作者:淡江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張貴傑 副教授

 

 

 

 

再次成為學生,沒有猶豫的就報名了。

 

每年我都會安排幾場工作坊或是課程,來給自己將身份調整成「學生」的機會。這是讓自己在成為老師的這麼多年裡,莫忘走進教育界初衷的自我反思機會。成為學生的機會,更清楚知道學生學習的困境,以及可以觀摩不同老師的帶領風格。

 

今年,全校放假的期間,決定給自己和家人一場休息的旅程,預備迎接接下來自己專書寫作計畫,然後將去年研究計劃案結案,並邁向下年度新的研究計劃案的開啟。

 

2025 年 7 月 21 日是上班日,19 日返台之後,我覺得中間適合給自己一個收心操,我選擇參加新思惟國際舉辦,由蔡依橙校長及雷偉德醫師開設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

 

很早就知道新思惟國際開設的工作坊,但是課程時間常常配合不上(忙碌的現代人),而這次的台中班時間恰恰卡上了,我好像沒有猶豫的就報名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