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網絡統合

2025 / 6 / 13

PGY 沒老師、沒資源,要怎麼在學術界活下來?

 

 

 

 

 

答:(蔡依橙)

 

積極的幾位 PGY,進度飛快!

 

最近這幾個月的 Office Hour,有五位 PGY 很常來。

 

他們從上完課,有了概念並操作第一次後,認真的照我們的建議去做,然後找題目。

 

遇到困難就來問,所問的問題,從「令人有點擔心」到「其實同學雖然沒信心,但其實自己的直覺都是對的」,也就是真的從零基礎,逐漸走到懂得學術圈語言跟文化的狀況。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其中三位已經完成論文投出,另外兩位也快了。

 

所完成的,有傳統統合分析,也有網絡統合分析。

 

跟我們設定課程時規劃的一樣,這兩個課程都很適合初學者。

 

閱讀更多 »

2025 / 6 / 12

營養師升等救星!一套步驟搞定,網絡統合分析與寫作邏輯。

 

作者:柳營奇美 營養科 團膳組 江秋蓉 組長

 

 

 

 

一個月薪報名這堂課,我到底會不會跟不上?

 

身為一位營養師,經常需要參與研究與撰寫報告,尤其在面對升等或推動實證工作時,時常會碰到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的需求。當初看到新思惟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時,我其實內心非常猶豫。一方面擔心統合分析過於困難、操作流程繁瑣自己會跟不上;另一方面,課程費用對我來說不算低,幾乎是一整個月的薪資,因此在報名前徘徊許久。

 

最後因為進階申請的急迫性,我還是咬牙報名了。沒想到,這堂課不但讓我實際掌握統合分析的基本操作流程,更讓我對這項技術產生了新的認識,也建立了應用上的信心。

 

 

一步一步教著做,MetaInsight 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課程安排非常有條理,由蔡依橙醫師與雷偉德醫師共同授課,透過實際案例說明操作步驟,直接帶領我們從頭到尾完成一次網絡統合分析流程。

 

所使用的是免費的線上工具 MetaInsight,免去安裝軟體的困擾,只要「打開網頁、匯入資料」,就能快速產生森林圖、漏斗圖等基本分析圖表。

 

這種「一步一步教著做」的教學方式,對像我這種對操作系統較不熟悉的學員來說,真的非常友善。

 

閱讀更多 »

2025 / 3 / 5

問:無對照組的小樣本研究,可以做統合或網絡統合嗎?

 

 

 

 

 

 

問:我想做統合的主題,因為很新,所以目前並沒有對照組研究。五篇相關研究,研究者都是收了少數幾個病人,給予新的治療,然後就報告療效。請問這種研究可以做傳統統合或者網絡統合嗎?

 

答:(蔡依橙)

 

首先,這種只有單一組,沒有對照組的實驗設計,叫做 single-arm study。如果五篇都是 single-arm study 的話,可以做傳統統合分析,「不能」做網絡統合分析。

 

其次,使用五篇 single-arm study 去做傳統統合分析,技術上沒問題,我們建議使用的 CMA 就能做。實務上就相當於把這五篇的總效果做報告。

 

不過,這一類的研究在投稿的時候,很常會遇到審閱者質疑:「你收的研究跟你做出來的統合都沒有對照組,我怎麼有辦法確定這個治療一定比較有效?說不定你給受試者傳統治療,或給予假治療(安慰劑效應),也能夠有同樣的療效。」

 

而這一類質疑的回覆,也有固定的做法,就是你可以從前面的五篇 single-arm 研究中,看看人家是怎麼回應這個問題的,去做參考。

 

之所以世界上會只出現 single-arm study 的臨床研究,一定有其原因。例如:他這個新治療處理的都是末期癌症,而且各種治療都試過一輪也都失敗了,有在做這個領域的人都知道,這種狀態的預期餘命大概只剩 1 個月,在這種狀況下,再去用一個之前失敗過的治療作為對照組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如果 single-arm study 作為可行性初探,有其意義。你的統合總結這五篇的初探,也很有意義。

 

又或者是,明明之前的研究者也應該可以做對照組研究,但他們就是選擇沒做。(有各種原因,常見的是商業考量,因為市場需要,所以他們做點研究比較有學問,但擔心做對照組研究會輸給傳統療法,所以做個 single-arm study 能開記者會能宣傳就好。但這種質疑跟考量通常不會寫在論文裡。)

 

這種狀況其實主要壓力也不在你身上,被審閱者質疑的時候,你只要說:「目前這個領域還在探索階段,而我們是就既有的研究去做統合,提出一個總結性的結論。而我們的統合分析結果顯示,雖有療效,但與傳統治療相比孰優孰劣依然未知,也確認了未來規劃對照組研究的必要。」這樣就可以。

 

實證類的研究就是這樣,我們是根據既有的文獻去做整理跟歸納。有什麼好題材我們就做什麼。當然,這些研究既有的限制,我們也會同樣繼承,這時,我們也能從前面的人是怎麼辯護這個限制,去找出一些回應審閱者的好策略。

 

 

最新活動

 

 

2024 / 2 / 22

問:寫一篇網絡統合分析論文需花費多少時間?初學者如何應用課程所學成功投稿?

 

 

 

 

答:(蔡依橙)

 

我真正開始認真寫第一篇網絡統合分析,從找題目、排除各種困難、畫出圖表到投稿出去,是一個半月。而第二篇的時候,也就是這次的指定論文,只花了一個月。

 

當然,雖然網絡統合分析跟這個乳癌倖存者生活品質的主題對我都是新的,但我過去的確有蠻多的學術理解跟寫作經驗,這些上課時也會跟同學分享。

 

以上的時間,大部分都是花在跑統計製圖以及後續的寫作之上,這兩篇我在找題目的時間大約都只花兩、三天,而許多的初學者其實都卡在找題目,所以我們在上課當天,會花大約 1.5 堂課的時間,來教大家怎麼有效率找到適合自己的題目,以及找題目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