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AI

2025 / 10 / 23

讓我的研究寫作觀念徹底翻轉的工作坊

 

作者:三總 松山分院 吳姿穎 督導

 

 

 

 

新手也能駕馭 NMA 並發表論文

 

沒有收案資源、不想走 IRB 流程,即使是研究新手,也能發表論文嗎?

 

答案是可以的!

 

傳統統合分析著重「單一治療 vs 對照組」,而網絡統合分析(NMA)則能同時比較多種治療,應用範圍更廣。課程採用好上手的 MetaInsight,並安排互動實作,讓學員在自己的筆電上完成統計分析。

 

這次參加新思惟國際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對我而言是一場觀念徹底翻轉的研究啟發課。

 

校長以極深入淺出的例子,用「孔明、關羽、張飛數學競賽」具體說明了 NMA 的兩大核心假設:遞移性 transitivity 與一致性 consistency。

 

他提醒我們,一旦研究間出現不一致性 inconsistency,整個 NMA 的推論即失去意義,這提醒我在未來設計研究時,第一步就必須謹慎評估及檢視。

 

閱讀更多 »

2025 / 10 / 23

課前擔心聽不懂,課後迫不及待想開始找研究題目。

 

作者:亞東醫院 影像醫學科 賴威任 醫師

 

 

 

 

自學寫統合類論文卻卡關

 

回想在教學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曾跟隨主治醫師從事研究與論文撰寫。當時因為老師實力堅強、寫作經驗豐富,我主要負責的工作多為影像判讀、資料整理與文獻標註。雖然最終論文順利投稿並被接受,但我深知這並非自身能力的成果,而是仰賴團隊中資深前輩的帶領。

 

之後進入目前所任職的教學醫院擔任主治醫師,曾嘗試獨立撰寫 case report,卻得不到期刊的青睞;也曾與同事共同構思進行 meta-analysis,但由於缺乏經驗、過程遭遇各種卡關,最終未能完成。從那之後,寫作與研究便漸漸停滯,心中雖仍懷抱憧憬,卻始終缺乏明確方向與信心。

 

因此,對於新思惟的研究課程,我早已關注多時。這次終於下定決心報名參加,加上網路統合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是我相對陌生的領域,也因此對課程懷抱極高的期待。坦白說,在正式上課前,我心中難免擔心內容是否能符合預期,然而實際參與完整的一日課程後,所有疑慮一掃而空。

 

閱讀更多 »

2025 / 10 / 22

2025 / 10 / 18(六)課程照片記錄

 

 

 

 

你是否曾被這個問題困擾到卡關:「什麼樣的 NMA 題目,才有機會發表?」「現在做還來得及嗎?」

 

在 AI 協作寫作的時代,找題目、寫作不該是你的瓶頸!

 

《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正是為了解決你的「起步焦慮」而生。我們不只教你方法,更要讓你掌握最具效率的 NMA 論文生產線!

 

身為醫學系大五的學生,並沒有臨床實務和研究的經驗,透過這門課程可以清楚的理解研究的概念與撰寫 NMA 的思路和技巧。

 

課程會帶著你,釐清題目是否合適,如何從將你想解決的問題,轉化為可分析的研究主題,透過 AI 的 協助整理,讓寫作過程精準有效率。

 

太令人驚奇了,原以為生澀難懂的 NMA,竟然經由新思惟教學後,變得這麼平易近人,太值得了!

 

不論你是醫療、公共衛生、心理、營養、教育等各類背景,「網絡統合分析(NMA)」這個文體,都非常適合你,不需要 IRB、不必有程式背景,也能在課後立即展開自己的研究,踏出穩健的第一步,快速擁有屬於自己的第一篇 NMA 論文。

 

對於想加速論文發表、提升研究邏輯能力,或希望在忙碌之餘打造學術產能的人來說,「網絡統合分析」非常適合趁早進場。多數學員在課後即著手撰寫第一篇 NMA 論文,甚至搭配《統合分析工作坊》雙軌進行,成功提升研究量能,快速走進發表之路。

 

 

對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全新服務,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2025 / 10 / 20

2025 / 10 / 18(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課程設計得很完整,超棒!」

 

學員實證,從「零」到「發表」的最短路徑!

 

我們的教學目標從來就不是「上完就好」,而是要讓每位初學者輕鬆學會、快速發表!

 

耗時兩年精心打磨的課程設計,將「選主題、資料分析跑統計、到論文發表」的每一步驟,徹底拆解、化繁為簡。

 

即使你沒有資源、沒有團隊,只要一台筆電,就能單兵完成高品質 SCI 論文,將你的專業付諸實踐!

 

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課後學員給予的課程滿意度,全部分數為 4.92 分!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除了《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可以評估多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效果,對治療排序。另外如果是想評估一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療效,對多篇研究做統合,開班已經超過 50 梯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你一定不能錯過。

 

 

對於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課程可以幫助你!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閱讀更多 »

2025 / 10 / 7

名人們對 AI 趨勢看法不同,該怎麼看?

 

 

 

 

問:請問校長,如何看待 AI 到來的世界?

 

會這樣問,是因為我發現最近有很多名人,都喜歡評論 AI 出現後的世界會怎麼發展。黃仁勳說,這會是個超級大的產業,說得好像現在我就該 all in 買他們家的股票,或者辭職重新培訓,進入 AI 產業。很多大大小小的 KOL,都說不用 AI 就落伍了。但其實那些工具好像在我的工作中用不到……

 

請問我該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答:(蔡依橙)

 

因為資料很多,我先推薦兩個影片給你,然後跟你說要怎麼閱讀。

 

一個是你提到的黃仁勳,最近一次的長時間訪談,這個有中文。一個是大歷史專家哈拉瑞,雖然沒有中文字幕,但你可以用 YouTube 的自動英文字幕加上自動翻譯,就有基本的中文可以看。

 

 

 

 

閱讀更多 »

2025 / 9 / 25

開十年以上的課程,到底如何管理內容更新?

 

 

 

 

 

問:請問校長,你好幾個課程,公開開課都超過 10 年了,請問你是怎麼管理課程更新的?我的意思是,你會固定什麼時間就要更新內容嗎?還是根據時代調整?像是最近 AI 的改變就很快,過去也有 OA 期刊浪潮的出現,你都怎麼管理這些改變?

 

答:(蔡依橙)

 

的確,我們是經常在做大小改款的。最近則是多為持續的小改款。

 

主要的原因就如你說,世界一直在變,我們希望來到課堂上的初學者所聽到的,是「今天」「這個時候」一個初學者該聽到,而且聽到之後能起步的內容。

 

 

OA 浪潮到 AI 衝擊

 

OA 浪潮出現後,我們一直在持續評估其影響,早期看我部落格的朋友都知道。之後我也親自去擔任 OA 期刊的審閱者,感受一下幾家不同出版社的經營效率跟決策模式,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跟同學說,究竟現在的學術狀況變成如何。

 

各醫院對期刊的策略,我們也通過校友的升等經驗跟持續回饋得知。

 

至於 AI 這波浪潮,也是一樣,一開始我們就是積極使用,而且嘗試挑戰一些學術上使用的可能性,才知道哪些功能依然是胡扯,哪些功能竟然已經變成比較可信。

 

 

以學習者為中心,並且持續進化。

 

我們會在每次開課前,看看課程的內容,覺得老舊的就拿掉,然後換上對初學者更有用的內容。

 

在遇到有意思的改變時,也是第一時間就去思考,該怎麼融入我們的課程中。

 

有必要的話,就整堂課換掉,如果換掉的堂數較多,就乾脆做全課程大改款。

 

這跟臨床工作一樣,我們吸收新知,有了新的想法,知道怎麼做會對患者最好,明天門診或明天的手術就能應用上,以前的患者回診時,也會逐漸用上新的治療。

 

在課程這邊,就是 Office Hour 作為聯繫,如果同學有來問學術或個人品牌或各種領域的問題,我們都會用現在的想法,用最新的回答方式,來回覆。

 

會這樣積極改款,而且每一梯次的新同學都覺得學到很多,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在思考事情。

 

 

提供當下最有幫助的內容

 

這件事情並不容易做到,但你實際來課堂都能感受到。

 

提供對「學習者」最有幫助的內容。我們就是根據這個在持續調整的。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