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初學者

2023 / 11 / 20

2023 / 11 / 19(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老朋友敲碗許久的「網絡統合分析」,新思惟團隊從挑選容易上手的統計軟體,到撰寫論文、歸納內容,我們堅持,要開發出最適合初學者的課程,協助沒有資源的起步者,多一條學術產線。花了三年的時間,我們非常有自信,這堂課,每個人都能上手,也能讓每位新手都能吸收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88 分!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老朋友占 88%,新朋友 12%。由於課後校友論文發表不斷創高,協助校友們從新手開始起步,並且在生涯發展與工作上,都取得不錯的優勢。除了老朋友繼續選擇新思惟,也越來越多的新朋友相信高品質的課程是真的有效。
  • 學員最年輕為 25 歲,年齡最長者為 55 歲。課程專為 Network Meta-Analysis 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你是學術新進者,或是已經有統合經驗的老手,想要多開一條產線,都可以輕鬆上手!
  • 有發表經驗的同學占 73%。有許多老朋友,在論文成績上都已經非常亮眼,也相當積極拓展自己的論文產能,超過 10 篇以上的論文高手,就占了 6 位。透過新思惟講師豐富的教學經驗,無論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協助各位打造出自己的「學術艦隊」。
  • 本次的學員組成相當多元:主治醫師、研究醫師、PGY、獸醫師、護理師、博士生、光電所博士候選人。新思惟的研究課程,至今協助許多學員順利起步,只要問對問題、用對方式,中醫師藥師護理師放射師營養師,各個領域都有校友成功發表!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除了《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可以評估多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效果,對治療排序。另外如果是想評估一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療效,對多篇研究做統合,開班已經超過 50 梯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你一定不能錯過。

 

 

對於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課程可以幫助你!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2023 / 8 / 8

課程設計概念

 

 

 

 

新思惟教學團隊所規劃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已經超過 50 個梯次,協助上千人從新手開始起步,認識統合分析、克服困難、開始發表。其中更有大量連續發表的量產型校友,在研究的領域多了一個產線,能在資源較少的狀況下,維持論文產能。在生涯發展與工作上,都取得不錯的優勢。

 

 

從零開始,讓您輕鬆入門!

 

許多資深校友詢問,究竟新思惟會不會推出同樣風格、適合新手、能夠讓人從零開始起步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我們從三年前開始評估並規劃,到今天終於成功開班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評估了非常多種的軟體,了解目前網絡統合分析世界的現況,並且實際歸零成一個新手,捨棄熟悉的戰場,讓自己像一個學術界的新進人員一樣,從零開始摸索新領域,寫了幾篇之後,有了些經驗,也開始有被接受的文章正式刊出,我們就把這整個過程,設計成讓每個人都能如法炮製、成功上手的初學者友善課程。

 

 

協助沒有資源的起步者,開出多一條學術產線。

 

網絡統合分析,最適合的狀況是,當一個疾病可以選擇的治療有很多種時,究竟哪一種治療在目前的文獻上較有優勢?這樣的主題,就是典型網絡統合分析的主題。能為這個領域的龐雜文獻,做個初步的比較總結。

 

在文獻搜尋的過程中,有些題目適合做傳統統合分析,有些題目適合做網絡統合分析,兩種都學會的話,在尋找題目的時候,雷達更廣,就更容易找到適合寫作的方向。

 

新思惟教學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評估現況、撰寫論文、歸納內容,設計出適合初學者的課程,希望能協助沒有資源的起步者,開出多一條學術產線。

 

 

我要學網絡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2023 / 8 / 8

為什麼文章會這麼寫?文字背後的思考脈絡。

 

 

 

 

當我們在閱讀別人文章的時候,常常覺得,文章這樣寫就很自然啊!但當我們閱讀了大量的文獻之後,輪到要自己寫時,卻不見得能夠那樣流暢,甚至連邏輯也拼湊不太起來。

 

 

讓審閱者更容易接受文章,內容到底該怎麼寫?

 

看到別人寫很流暢,自己寫卻寫不出來,這中間的差距,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得知作者本來在想些什麼,所看到的就只是他最後陳列出來的正文 4000 字,但事實上在決定要放出這 4000 字之前,作者是有清楚的內在邏輯跟思考脈絡的。

 

就像你從外觀看一棟美麗的建築,讚嘆之餘,多數人看不見力學架構與承重分布。

 

所以,你需要有一堂課,讓作者親自跟你說,為什麼這一段是這麼寫?為什麼這一段會在這裡出現?為什麼這一件事情要這麼提?為什麼這裡要有參考文獻支持?每一個段落、每一個決定,都是為了讓審閱者更容易接受這篇文章,讓讀者讀來非常流暢,甚至無法挑剔。

 

閱讀更多 »

2023 / 8 / 8

從找題目到寫出來,實際進度與困難排除分享。

 

 

 

 

上了課之後,我們每個禮拜都有 Office Hour,只要訂閱電子報就能知道,也能在該時段中,直接在線上把問題跟老師做討論,對於初學者起步,是非常友善的安排。

 

 

你卡關的地方,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但除此之外,其實寫作第一篇到投稿被接受之前,還是有蠻多的困難可能讓人卡關。而最麻煩的是,有時候直覺以為不能解決的問題,其實在有經驗的人的眼中,是很簡單的。也是因為這樣,我們會特別把他整理出來成為一堂課,讓各位同學理解,遇到這些狀況並不用放棄,他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

 

這次打造教學專用的指定論文時,我們已有所準備,將所有的內容做紀錄,包括每一天的進度、思考、遇到的困難,還有之後如何解決的筆記都在。這些資訊將會被分類並整理起來,分享對新手持續推進進度最有幫助的內容,站在新手的立場,提供對各位最有用的建議。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