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古小千

2025 / 11 / 10

[快訊] 古小千醫師團隊,關於兒童原發性膀胱輸尿管逆流治療方式比較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刊登!

 

 

 

 

文章介紹

 

兒童的「原發性膀胱輸尿管逆流」(VUR)有好幾種治療方式,到底哪一種的效果最好、最安全,目前還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排名。古小千醫師團隊想透過網絡統合分析,比較一下各種 VUR 治療方式,看看它們的效果和安全性哪個比較好。

 

研究中評估的治療方式包括:傳統手術(Lich-Gregoir、Politano-Leadbetter、Cohen)、內視鏡治療(Dx/HA、Macroplastiques、PPC),以及預防性抗生素治療。

 

研究團隊依照 PRISMA 指引,搜尋了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圖書館等大型醫學資料庫,時間範圍是從這些資料庫建立以來,一直到 2024 年 10 月 31 日。

 

篩選標準是只納入那些針對 VUR 寶寶和兒童所做的「隨機對照試驗」。主要觀察的指標是「治療成功率」,其次是「復發率」和「併發症率」。研究人員撈出這些數據後,使用 MetaInsight 軟體進行分析,並採用「網絡統合分析」的統計模型,來比較不同治療方式的效果。

 

最後共納入 10 篇符合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包含了 1179 位病人。

 

在「治療成功率」的排名上,從高到低依序是:Lich-Gregoir、Politano-Leadbetter、Macroplastique、Cohen、PPC、Dx/HA、對照組,最後是抗生素組。不過,統計顯示,排名前六名(從 Lich-Gregoir 到 Dx/HA)的治療方式,彼此之間的成功率其實沒有明顯差別。

 

但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兩名的手術(Lich-Gregoir 和 Politano-Leadbetter)的成功率,確實「明顯高於」對照組和只用抗生素的組別。

 

至於「復發率」和「併發症率」,大部分的治療方式之間也沒有明顯差別。唯一的例外是,採用 Politano-Leadbetter 手術的病人,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比較高。這個統計結果,也更新了過去大家認為「手術比較不容易復發」的舊觀念。

 

這是學界第一篇,針對這麼多種小兒 VUR 治療方式進行比較的「網絡統合分析」研究。

 

總結來說,傳統手術和內視鏡治療的「成功率」是差不多。不過,Politano-Leadbetter 這種手術技術,確實伴隨著比較多的併發症風險。這些新的研究結果,可以提供給醫生們在臨床治療時,作為最新的參考依據。

 

 

恭喜古醫師!

 

網絡統合分析通常需要收錄多少文章?每種治療最少要幾篇文獻才能分析?怎麼評估收納的文章數足夠?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2024 / 9 / 12

快速拚出 NMA 的 SCI 論文,有成功發表的捷徑不走嗎?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外科部 古小千 醫師

 

 

 

 

以終為始,教會新手寫網絡統合分析論文。

 

《與成功有約》作者柯維提到成功者習慣之一,即是「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成功有許多路徑、成功發表論文也有很多種方法,自己嘗試、跌跌撞撞,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報名新思惟、專家直接指導,是另一種高效便捷的方法,而後者能讓寫作的過程變得順利和親民。

 

課前,先讓我們研讀的指定論文,正是蔡校長團隊發表關於乳癌治療後各運動間比較的 Network meta-analysis(NMA)。從一篇國際期刊的文章學習用 MetaInsight 出圖(正附文圖表 Network plot、forest plot 等),及深入淺出介紹各種分析工具(inconsistent test、one-study removal test、correlation coefficient)、每段的重點和 pitfalls,甚至如何與 reviewers 回覆及據理力爭。

 

雖然內容看似繁多,但經過老師拆解、實作輸出圖表,讓我在課堂中收穫紮實手感及信心。

 

閱讀更多 »

2024 / 9 / 11

2024 / 9 / 8(日)「網絡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李丞騏醫師、古小千醫師

 

 

 

 

這次上完課之後,有位同學特別私下來說,今天的課程對他收穫非常大。因為他曾經上過其他不同團隊所開設的課程,即使花的時間不少,卻因為課程設計跟規劃的關係,讓他依然一頭霧水、無法上手。

 

今天的課程,看得出課程設計者的功力,特別用初學者能懂的方式說明,並且準備好各種工具,讓大家馬上就能開始做,一做就是一整套,真的是非常厲害。

 

這梯次,所有同學都有強大的動機學習,在互動實作時間均順利完成全部圖表,相當厲害。

 

做教學的成就感就來自於這裡,我們認真的規劃學習方式,讓有心但是無法起步的人,成功進到下個境界。雖然這樣子的改變很難去量化,但從同學的眼神以及回饋是能清楚知道的。

 

而日後長時間的追蹤,也都看到校友們建立了新產線,一篇一篇地出現在 PubMed 上,是很令人高興的。

 

以下,一起來看看一些老師們還想建議的細節,以及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