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7 / 25

沒有團隊,一個人也可以完成 SCI 論文!

 

作者:好想畢業的研究生

 

 

 

 

我再度報名新思惟的課程,我必須說,新思惟工作坊總能帶給我前所未有的開拓視角及深刻領悟。

 

以往的經驗讓我以為,若想成功投稿到學術期刊,不只需豐富資源,還要有團隊,甚至跨團隊合作,一步一步缺一不可,獨力完成對我而言彷彿緣木求魚。

 

 

沒有團隊,憑一己之力即可獨自推展研究。

 

然而,新思惟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徹底顛覆了我原有的認知,讓我發現,只要擁有一部筆記型電腦上網,憑一己之力即可獨自推展研究。

 

新思惟開發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不只是能有效幫助釐清其適用狀況,也讓我們能在短短一天內,對於這項新興的研究概念達到可上手級別的理解。而且所需的投入相對簡便,對於像我這樣從零開始的研究者而言,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我確實感受到這是入門者友善的課程,總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闡述,循序漸進,即使初次踏入學術領域,也能輕鬆理解吸收。以下是我覺得特別有收穫的重點:

 

 

釐清研究主題並評估其可行性

 

釐清研究主題是學術撰寫中至關重要卻也最易受阻的環節。如何有效運用網路文獻資料庫,來尋找適合進行網絡統合分析的主題,最關鍵的是,避免投入大量時間研讀文獻後,卻發現選題不可行,這確實能大幅提高起始的成功率。

 

 

學術文章寫作的邏輯與脈絡

 

從前我閱讀他人論文時,常驚嘆其論述精準流暢,但輪到我自己時卻常滯礙難行,不知從何下筆。講師透過拆解指定論文的每個段落,讓我明白如何優化撰文模式,每一個段落和轉折的決定,都是為了讓審閱者更無可挑剔,讓讀者閱讀起來順暢無礙。

 

 

親自繪製全套網絡統合分析圖表

 

這是我最為興奮的部分!使用自己的筆電,在課堂上一步步產出學術著作中所有必要的圖表。

 

起先我半信半疑,真的能在 2-3 小時內就把一堆數據大雜燴,轉化成有意義的專業圖表嗎?

 

但當我用自己的筆電,產出足以登上國際期刊水準的圖時,我意識到我的疑慮都只是源自欠缺適當的引導。

 

而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遇到的任何疑難,無論是基礎的電腦操作、文書處理的小技巧,還是統計軟體的「特殊習性」,講義很神奇,好像都知道我們會在哪裡忽略,適時地提醒並且強調該如何排除特定的狀況。

 

更讚的是,老師們都隨時 standby 熱心給予指導。我很喜歡新思惟所強調的:以學員為主,遇到問題就提出,任何疑慮都不是笨問題,所有問題都是有價值的探索。能當場解決問題,無須把問題帶回家,今日事今日畢的精神,確保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更務實地吸收新知。

 

 

投稿常見審閱意見與回覆技巧

 

老實說審閱意見這回事,沒遇過都不會知道是什麼樣子,這堂課強化我的心理素質。

 

講師教導如何洞察審閱意見、revision comments 的長短、說法都暗藏玄機,什麼情況代表「穩了」,什麼狀況要化危機為轉機,該如何應對貌似挑釁挑剔的評語,理解審閱意見背後真正的意涵,而非僅限於字面上的意思。

 

拉回核心目標,author 的立場,真正的目的是「讓論文接受」,而非「跟對方吵架隨之起舞」。我們透過講師自身的投稿經驗,學習如何有效把握這些契機。

 

新思惟不會在課程結束後就放牛吃草,還有每週的 office hour 這個好康服務,遇到困難皆可提出與老師們討論。協助學員初出茅廬就能輕易跨越這道從無到有的門檻。

 

 

每一個環節都為學員考量周全

 

總之,《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對我而言,不只是一個傳授知識與技術的精實課程,它更像是一套為手邊資源有限的人,打造能開闢專屬於自身學術領域的指南,從選題、分析、製圖到投遞、回覆審閱者,每一個環節都為學員考量周全,讓我有信心也能成功發表網絡統合分析論文。

 

原先擔心最近睡眠不足的我,當天可能會在瞌睡和學習間掙扎,但老師們精湛的簡報技巧讓整個課程毫無冷場,而且聽老師們面對 reviewer 的質疑與擬定應對策略的過程,不禁感嘆具備這樣心理素質的人,難怪可以做什麼都很像樣。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