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校長好,團隊預計做一個稍大型的研究約 60 人,我們想把初步的 11 人先做發表,之後的主論文就能引用這篇。不過目前的 11 人小規模結果,投稿一直不順利,該怎麼辦?
答:(蔡依橙)這是典型的 preliminary study 作法。如果想要順利的話,要考量以下幾點。
一般來說,審閱者一定會質疑,為什麼你個案數這麼少就跑來發表,畢竟 11 個案例,即使 p 值有意義,power 一定不太理想。
所以,通常 preliminary study 會被接受,有幾個重要關鍵:
問:校長好,團隊預計做一個稍大型的研究約 60 人,我們想把初步的 11 人先做發表,之後的主論文就能引用這篇。不過目前的 11 人小規模結果,投稿一直不順利,該怎麼辦?
答:(蔡依橙)這是典型的 preliminary study 作法。如果想要順利的話,要考量以下幾點。
一般來說,審閱者一定會質疑,為什麼你個案數這麼少就跑來發表,畢竟 11 個案例,即使 p 值有意義,power 一定不太理想。
所以,通常 preliminary study 會被接受,有幾個重要關鍵:
問:校長好,我為了要升主治醫師,整理了一篇 original 投稿,但目前挑戰了約 8 分與 6 分的傳統知名期刊,都被退稿。退稿的理由,都是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雖然 p 值顯著,但 power 太低。請問我該照退稿建議,再收幾年的個案,讓研究的人數多兩倍,還是該繼續往低分期刊投就好?但登在低分期刊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答:(蔡依橙)
同學好,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升主治醫師」這個前提,所以我會建議,以現有的狀況,快點找願意收的期刊刊登就好。OA 也可以考慮。以下說明為什麼這麼建議的理由。
答:(蔡依橙)
獲得別人的認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重要需求。
一位醫學生透過老師介紹來問我:「當個臨床技術很好的醫師,做了許多研究登上 PubMed,但這些專業的醫學論文,到底有誰會讀?是不是乾脆自己成立一個 YouTube 頻道,還更有宣傳效果,訂閱數跟觀看數都更多,偶爾還能接業配。」
很榮幸同學信任,能提出這樣直接的問題。我也就自己的經驗跟看法作回覆。
丁嘉种老師團隊想要評估各種音樂療法,對改善失智患者的憂鬱症狀的效果。
團隊嚴格選擇了針對有憂鬱症狀的失智患者的音樂療法隨機對照試驗。主要的結果是評估對憂鬱症狀的影響,次要的結果是評估不同介入組和標準護理對照組的退出率。研究共納入了 14 項隨機對照試驗,有 1080 名參與者,並檢視了一系列的介入措施,包括主動音樂療法、聆聽音樂、節奏音樂療法、唱歌和量身定制等。
結果顯示,主動音樂療法結合唱歌是最有效的介入措施,顯著改善了失智症患者的憂鬱症狀。相比之下,單獨聆聽音樂的效果較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與標準護理相比,並未顯示出較高的退出率,顯示其在臨床設定中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丁嘉种老師團隊研究結果證明,主動音樂療法結合唱歌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減少失智患者的憂鬱症狀,可能是由於增強了社交互動。這些結果為失智症護理提供了新的視角,並指出了未來研究和臨床應用的方向。
恭喜丁老師!
用哪些軟體整理文獻比較有效率?要怎麼避免有遺漏的文章?來看看講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