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7 / 25

這堂課肯定值得投資,不然怎麼會這麼多醫師參加?

 

作者:中山醫學大學 護理系 陳利秋 實習指導老師

 

 

 

 

很早以前就注意到新思惟國際,也有認識的學姊曾經到蔡校長那裡上課,心中充滿好奇但也猶豫許久,最終仍因價格遲遲未下決定。

 

 

博士生面臨許多壓力,身心疲憊。

 

如今來到博士班二年級,面對論文的不確定性、臨床指導學生的疲憊,以及行政業務的壓力,身心皆感疲憊不堪。

 

先生鼓勵我說:「這堂課肯定值得投資,不然怎麼會這麼多醫師參加?」他自己也上過不少課,深深體會到「價格決定品質」,要把時間與金錢花在對的地方。於是我終於決定報名《網絡統合分析分工作》。

 

課前,博士班的課程中曾簡略介紹過約兩小時的 NMA,讓我對此有基本概念。但由於授課使用的是 R,而我較熟悉 SPSS,對 R 的語法始終感到吃力。

 

 

只收錄 9 篇文章可以嗎?

 

課前閱讀指定文章時,心中也不免疑問:「只收錄 9 篇文章可以嗎?」看到蔡校長能夠用這樣的篇數做出高品質研究,不禁佩服他的專業與判斷。過去學的多是 MA,也讓我產生「篇數越多越好」的迷思,這次讓我開始重新思考這個觀念。

 

 

蔡校長主動打招呼讓人驚喜

 

當天一抵達會場,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舒緩了不少我心中的緊張。正當我還在調整情緒準備上課時,耳邊傳來一句:「有沒有問題?」

 

抬頭一看,竟是我長期在 Facebook 關注、彷彿是「神人」般的蔡校長!沒想到他竟主動與我交流、詢問我的研究題目,這樣的互動過去在任何課堂都未曾有過,令人驚喜且感動。

 

課程開始後,我不斷點頭認同校長說的:「初學者不要做大。」這句話深深打中我心裡的痛點,因為過去總想做「很厲害」的題目,結果卻常被困難卡住進度。

 

 

校長清晰地示範了寫作邏輯

 

校長用「切好自己要的蛋糕」這句話提醒我:選題目時,要考慮可行性與自身能力,而非追求浮誇。透過他的講解,我對如何選擇題目有了初步理解,也感覺事情開始有了方向與結構。以前連 MA 題目都讓我傷透腦筋,這次終於覺得「不是沒有方法」。

 

第三堂課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分,校長分享了寫作背後的思考脈絡。他指出:寫文章,其實是為了回答我們真正關心的問題。不論是臨床問卷、介入研究、MA 或 NMA,都是方法工具,目的是讓我們更接近答案。

 

我雖然還未正式開始寫作,但校長清晰地示範了這樣的寫作邏輯,讓我重新思考:「我要回答什麼問題?」

 

 

有人引導,就能找到門路。

 

到了實作課,跟著講義步驟一步步產出圖表,我感受到 MetaInsight 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幾個步驟就能做出漂亮又專業的圖表,這讓原本感到艱澀的分析變得簡單易行。這段經驗也讓我再次感受到,其實事情沒那麼困難,只要有人引導,就能找到門路。

 

 

課後還有 office hour 可以問

 

最後登場的是雷醫師,他分享了如何回應審稿意見。雖然這對我來說還有一段距離,畢竟論文還沒寫出來,但最讓我感到安心,是蔡校長還提供 office hour 可供學員後續提問,這種課後支持服務非常難得,有一種「未來有人可問」的踏實感。

 

總結這一天,我深深覺得這堂課物超所值。讓我燃起對 NMA 的勇氣,也相信自己能在校長清晰的教學中,一步步找到方向。寫到這裡,提醒自己,是時候開始行動、啟動自己的 NMA 之路了。因為,有人已經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開始了。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