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7 / 25

從質性到量化研究,擔心和挫折居然不存在。

 

作者:淡江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張貴傑 副教授

 

 

 

 

再次成為學生,沒有猶豫的就報名了。

 

每年我都會安排幾場工作坊或是課程,來給自己將身份調整成「學生」的機會。這是讓自己在成為老師的這麼多年裡,莫忘走進教育界初衷的自我反思機會。成為學生的機會,更清楚知道學生學習的困境,以及可以觀摩不同老師的帶領風格。

 

今年,全校放假的期間,決定給自己和家人一場休息的旅程,預備迎接接下來自己專書寫作計畫,然後將去年研究計劃案結案,並邁向下年度新的研究計劃案的開啟。

 

2025 年 7 月 21 日是上班日,19 日返台之後,我覺得中間適合給自己一個收心操,我選擇參加新思惟國際舉辦,由蔡依橙校長及雷偉德醫師開設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

 

很早就知道新思惟國際開設的工作坊,但是課程時間常常配合不上(忙碌的現代人),而這次的台中班時間恰恰卡上了,我好像沒有猶豫的就報名了。

 

 

報名之後的擔心浮現,我跟得上嗎?

 

報名工作坊之後,其實自己的心情很忐忑,一方面是不知道實際上課會面對什麼樣的情況?還有沒有接觸過的研究工具會不會無法上手?更擔心自己的年紀跟不上學習的進度,自己過去的背景能夠如何運用這個工具?反正就是一堆的擔心。

 

另外一層擔心是我的學術研究專長是走質性研究,研究焦點在教與學、反思寫作、行動研究。正因為心理治療專長及教學專長,就學術倫理來說,就不適合運用實驗法和準實驗研究方法。

 

長期,我的研究關注在教師教學現場的困境,以及脫困的行動策略。網絡統合分析可以幫助我獲得什麼?

 

 

這真是一場很無私的工作坊

 

當天搭高鐵到台中上課時,看見團隊接待與課程的安排,以及課前校長對學員的誠懇態度,實際整天下來,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引導,及邊吃便當邊進行圖表實作的演練。

 

雷醫師對於 reviewer 的回應技巧,及不慍不火的說明(回想到自己的研究回應不友善委員意見時翻白眼的樣子,以及自己擔任審查委員時,如何友善地提醒,和以彼此學習的態度給出審查意見,希望作者能夠有好的學習經驗),都讓我覺得這真是一場很無私的工作坊。

 

整個工作坊從複製思維模式、模擬研究歷程,整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產出自己實作的成效。蔡校長精準及清楚的說明研究的整個歷程,讓自己彷彿可以少走幾圈冤枉路。

 

我是一個跨社會工作與心理諮商,以及教育類別的老師(雖然這幾個領域已經算是相近的),透過和醫療領域裡的蔡校長的對話與課程中,可以感受到領域的差別。

 

但是仔細想想,這些在研究上其實是可以跨過去的,看了幾篇相關的研究,也感受到以一份 SCI 的論文,實際帶我們走一趟從研究題目設定、到書寫的整個歷程的實作與經驗分享,讓我的擔心都消散了。

 

 

經過一天的課程,擔心和挫折居然不存在。

 

雖在教室裡做出來的成品,經過說明後發現原來有這些我不知道的考量,回家試著再依步驟重新做了一遍,對自己的信心提升了。經過一天的課程,擔心和挫折居然不存在,反而是可以聽懂,可以實作的勇氣與經驗的讚賞。

 

謝謝新思惟國際的安排與實作,接下去要真正的「實作」。謝謝蔡校長,以及雷醫師。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