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亞東醫院 影像醫學科 賴威任 醫師

自學寫統合類論文卻卡關
回想在教學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曾跟隨主治醫師從事研究與論文撰寫。當時因為老師實力堅強、寫作經驗豐富,我主要負責的工作多為影像判讀、資料整理與文獻標註。雖然最終論文順利投稿並被接受,但我深知這並非自身能力的成果,而是仰賴團隊中資深前輩的帶領。
之後進入目前所任職的教學醫院擔任主治醫師,曾嘗試獨立撰寫 case report,卻得不到期刊的青睞;也曾與同事共同構思進行 meta-analysis,但由於缺乏經驗、過程遭遇各種卡關,最終未能完成。從那之後,寫作與研究便漸漸停滯,心中雖仍懷抱憧憬,卻始終缺乏明確方向與信心。
因此,對於新思惟的研究課程,我早已關注多時。這次終於下定決心報名參加,加上網路統合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是我相對陌生的領域,也因此對課程懷抱極高的期待。坦白說,在正式上課前,我心中難免擔心內容是否能符合預期,然而實際參與完整的一日課程後,所有疑慮一掃而空。
AI 怎麼輔助寫作不出包都有教
本次課程由新思惟蔡依橙校長與雷偉德醫師共同主講。兩位講者皆兼具臨床與研究背景,教學方式循序漸進、結構清晰、投影片設計簡潔有力,能引導學員從臨床問題的發想,一步步走向可實踐的研究。
課程中也融入了許多現代研究的趨勢,例如如何運用人工智慧輔助研究發想及文獻搜尋,哪些人工智慧工具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哪些場域又應該避免使用,以及如何設計具說服力的圖表與呈現方式。這些技巧不僅實用,也顯示講師對研究環境變化的敏銳觀察。
整天的課程內容緊湊而充實,講者始終精神奕奕。除了講師的豐富經驗分享外,學員的提問及講師的補充,也讓我釐清了許多原本沒想到的問題,這種同儕學習的氛圍很適合提升學員的動力。
從「想做」到「能做」的飛躍
其實比起技術層面的收穫,課程給我最重要的價值,可能是校長不斷地給予鼓勵及設身處地為我們想破局的方法。因此,上完課後,我最大的收穫是「重新找回信心」。我發現自己並非做不到,而是過去缺乏明確的架構與指引。只要依循課程中所教的步驟與邏輯,研究的流程其實可以變得清晰可行。
課後的作業讓學員打鐵趁熱重複了課程中的製圖製表過程,雖然受限於時間無法完整做完,但自己再執行一次的確讓我對流程加深了記憶,甚至想出了更快捷的方法。
目前狀態是迫不及待想開始找研究題目,依照課堂所學照表操課,期許能在不久的將來完成一篇屬於自己的 network meta-analysis。
總結而言,這堂課不僅傳授方法,更重新喚起我對學術研究的熱情。新思惟團隊以專業與熱忱打造出一套兼具深度與實用性的課程,讓臨床醫師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重新建立做研究的能力與信心。
感謝校長與雷醫師的精彩授課,也感謝團隊的用心安排。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參加其他課程,持續精進,並將所學應用於臨床與研究中。
最新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