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物理治療師

2025 / 7 / 30

新思惟的教學,讓我的論文一篇接著一篇發表!

 

作者:物理治療師 趙偉丞

[快訊] 趙偉丞物理治療師團隊,關於整合心理與生理評估以達到前十字韌帶重建術後最佳運動復歸成效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刊登!

 

 

 

 

在完成第一篇網絡統合分析(NMA)論文投稿並順利被接受之後,我的內心充滿成就感與感謝,讓我對於學術研究的信心大大提升。

 

過去我總認為投稿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覺得自己是臨床人員,只有學術界的人才有能力完成,也改變我對臨床工作者能否走進學術世界的既定印象。

 

但當我親身經歷從資料整理、論文撰寫、投稿準備、到與審稿人來回溝通的完整過程後,我才深深體會,只要方法對、有人帶、願意投入時間與心力,每一位臨床工作者都有機會轉化經驗為實證,為領域注入新的觀點與力量。

 

閱讀更多 »

2025 / 7 / 30

SCI 成功發表,讓我完成第一篇論文的轉捩點是這堂課!

 

作者:物理治療師 趙偉丞

[快訊] 趙偉丞物理治療師團隊,關於合併治療與單一模式物理治療對旋轉肌袖相關肩痛療效比較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作為一位在臨床工作十五年的物理治療師,對於將實證研究應用於臨床實務懷抱熱情。

 

我的專業領域聚焦於運動醫學與骨科,總希望能將臨床經驗與研究結合,為更多患者帶來實證支持,我相信唯有不斷學習與創新,才能讓臨床決策中提供更具信效度的治療建議。

 

閱讀更多 »

2025 / 7 / 30

[快訊] 趙偉丞物理治療師團隊,關於合併治療與單一模式物理治療對旋轉肌袖相關肩痛療效比較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趙偉丞物理治療師團隊想了解對於肩膀旋轉肌袖疼痛的病人,到底是合併治療(運動加上徒手治療)比較有效,還是單一的物理治療方式比較好。研究團隊使用了網絡統合分析的方法來比較不同治療方式的效果。

 

團隊搜尋了五個電子資料庫,從建立以來到 2023 年 10 月為止,找出所有針對成年旋轉肌袖相關肩痛病人進行非侵入性物理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主要關注的是治療 12 週後病人的疼痛程度和肩膀功能改善情況,並使用標準化平均差異來評估治療效果。最終納入了 11 項研究,總共包含 548 位病人。

 

研究結果發現,合併治療(運動加徒手治療)在改善肩膀功能方面效果最好,標準化平均差異為 -1.02,在減輕疼痛方面的效果也最佳,標準化平均差異為 -1.05。不過,由於信賴區間很寬且跨越了零值,顯示這個結果在統計上還不夠確定。

 

單純的運動治療在改善功能方面有中等程度的效果,標準化平均差異為 -0.41。而肌內效貼布在減輕疼痛方面也有中等程度的幫助,標準化平均差異為 -0.53。雖然這些治療效果都接近臨床上認為有意義的最小改善幅度(例如 DASH 功能量表的 10-15 分,或疼痛視覺量表的 1.4-2.0 分),但在統計上都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總結來說,根據這 11 項研究的結果,合併治療(運動加徒手治療)似乎是改善旋轉肌袖相關肩痛病人疼痛和功能的最有效非侵入性方法。不過,由於信賴區間很寬,結果仍有不確定性。團隊建議需要更多大規模且長期追蹤的臨床試驗,來確認這種合併治療方式的臨床實用性和持續效果。

 

 

恭喜趙偉丞物理治療師!

 

收集的資料統計結果不顯著,這樣的題目也有可能發表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2024 / 12 / 27

網絡統合太艱深?這顧慮在第一堂課就被完全打消了!

 

作者:中興大學 組織工程 / 秀傳醫院 骨科部 趙偉丞 博士生 / 物理治療師

 

 

 

 

上週日參加了新思惟國際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充滿激動。報名時有點擔心課程會不會太艱深,平常我連圖表都看不懂了,一天就要學會還跑出圖表?

 

沒想到這些顧慮在第一堂課就被完全打消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