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7 / 30

SCI 成功發表,讓我完成第一篇論文的轉捩點是這堂課!

 

作者:物理治療師 趙偉丞

[快訊] 趙偉丞物理治療師團隊,關於合併治療與單一模式物理治療對旋轉肌袖相關肩痛療效比較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作為一位在臨床工作十五年的物理治療師,對於將實證研究應用於臨床實務懷抱熱情。

 

我的專業領域聚焦於運動醫學與骨科,總希望能將臨床經驗與研究結合,為更多患者帶來實證支持,我相信唯有不斷學習與創新,才能讓臨床決策中提供更具信效度的治療建議。

 

 

念博士班寫論文,真的適合我嗎?

 

因此,選擇攻讀博士班,對我而言,不僅是專業的進階,更是對患者負責的表現。然而,踏入學術的第一年,我卻常在心中反覆自問:「我真的能勝任研究嗎?」。

 

博士班課程中,我深感研究訓練的斷層。然而,在攻讀博士班的初期,儘管充滿熱忱,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課程裡少有針對「如何進行研究撰寫與發表」的具體指導。

 

但對於一位臨床出身的研究新手而言,「如何從臨床疑問走向研究設計,再走到投稿與發表」這條路,仍舊模糊而陌生。儘管擁有數次投稿與審稿的經驗,還是覺得學術發表與研究似懂非懂,懷疑是否適合踏入學術領域。

 

 

從最核心的臨床問題出發

 

直到我參加新思惟《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一切才逐漸開始有了改變。

 

這門課不只是傳授分析工具,更像是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看見了臨床與學術之間的橋樑。蔡校長從最核心的臨床問題出發,教會我如何將「臨床的疑問」轉化為「研究的假設」,並透過系統性流程設計研究架構,教導如何提出明確的 NMA 研究問題。

 

 

投稿過程中不再覺得孤單或挫折

 

從搜尋策略的設定,到資料庫的選擇,再到如何拆解 NMA 軟體操作與一步步帶著我們操作圖表的製作。以前常常覺得搜尋資料像大海撈針,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也不確定結果是否完整,現在則能明確掌握關鍵詞與篩選流程,提升效率,也增強了我的信心。

 

進入論文投稿階段時,感謝蔡校長的支持與鼓勵,從期刊選擇與建議,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協助,讓我在整個投稿過程中不再覺得孤單或挫折。

 

投稿過程本身就是一段學習與成長的歷程。從初稿被退、到修改再提交,我體會到學術需要不斷調整與修正。每一個審稿意見,雖然一開始看起來像是挑錯,但背後邏輯都是提醒如何讓論文更紮實、更具說服力。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學會了用平常心去看待審稿,理解它的價值,而不只是視為壓力或否定。

 

最後,當第一篇 NMA 文章順利被接受、成功刊登的那一刻,我內心除了開心,更是滿懷感謝。

 

 

信心的建立與研究視野的開展

 

感謝新思惟團隊打造紮實且具臨床轉譯力的學習平台,讓我在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感到被理解與支持;感謝蔡校長不吝分享經驗與專業,讓我從一位研究門外漢,轉化為能夠規劃、執行並發表網絡統合分析的研究者。

 

這一切不只是技能的累積,更是信心的建立與研究視野的開展。感謝新思惟課程的老師們,讓我成為一個能夠進行系統性研究的實證學者;也感謝蔡校長一路上的支持,讓我走過投稿的迷惘與不安,邁出研究發表的第一步。

 

最後,這只是個開始,未來我會持續將 NMA 的學習應用在不同臨床議題上,也期許自己能將這份經驗分享給更多臨床夥伴。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