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9 / 12

快速拚出 NMA 的 SCI 論文,有成功發表的捷徑不走嗎?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外科部 古小千 醫師

 

 

 

 

以終為始,教會新手寫網絡統合分析論文。

 

《與成功有約》作者柯維提到成功者習慣之一,即是「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成功有許多路徑、成功發表論文也有很多種方法,自己嘗試、跌跌撞撞,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報名新思惟、專家直接指導,是另一種高效便捷的方法,而後者能讓寫作的過程變得順利和親民。

 

課前,先讓我們研讀的指定論文,正是蔡校長團隊發表關於乳癌治療後各運動間比較的 Network meta-analysis(NMA)。從一篇國際期刊的文章學習用 MetaInsight 出圖(正附文圖表 Network plot、forest plot 等),及深入淺出介紹各種分析工具(inconsistent test、one-study removal test、correlation coefficient)、每段的重點和 pitfalls,甚至如何與 reviewers 回覆及據理力爭。

 

雖然內容看似繁多,但經過老師拆解、實作輸出圖表,讓我在課堂中收穫紮實手感及信心。

 

 

複製成功發表方程式,新思惟就是論文催化劑。

 

在參加 Network meta-analysis 課程前,自己盤算現有資源和準備時間,要達到順利發表,需要在院內(醫院或大學開設的統合課程)、院外(外部機構的課程)上課和尋找資源。

 

前者往往要花一整學期,時間常與值班衝突;而後者的評價和費用差異也很大。準備素材到發表論文,就像是化學反應方程式中反應物到生成物的變化,途中要克服的活化能就是 NMA 發表的「難度」。

 

新思惟團隊是該領域的領導品牌,像催化劑一般讓過程難度降低、按圖索驥便能達陣,尤其是將過往學員發表案例和課程都公開在網站上,一篇篇的心得和推薦,更讓人在報名前放心與期待。

 

 

 

 

網絡統合分析是一片荒原,蓋得出房子,你就是好的。

 

誠如活動介紹提到,即便是不熟悉(paired)Meta-analysis 的學員,也不用擔心聽不懂 Network meta-analysis,因為這兩者比較方法不同、使用的統計分析軟體也不一樣,從頭到尾蔡校長和雷醫師都會解說清楚,也會不時穿插時事梗來維持上課氛圍。

 

印象最深刻的是蔡校長在課程一開始的比喻:傳統 RCT 等文章已經有很制式的規則,像是現代都市一樣井然有序,該遵守的法規也都很明白;Meta-analysis 在醫學領域雖有 40 多年的發展,但仍然像美國西部城鎮那般,表面上雖有制度管理,但背後的社會秩序也有許多灰色地帶;而 NMA 就像是一片荒原,你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蓋房子、遊牧或耕作,劃出自己一塊地而能邏輯通暢、自成結論,那就是好的、就可能受人青睞。

 

 

 

 

最後,我要感謝北醫附醫外科,謝謝師長們的支持,除了臨床問題探索,也鼓勵我善用機會和參加最好的課程。推薦「以終為始」的新思惟,借助論文催化劑,讓醫途無往不利!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