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3 / 7

生命中總會有一些美好的相遇片段,來新思惟上課就是。

 

作者:柳營奇美 心臟科 黃博彥 醫師

 

 

 

 

我的報名動機,應該有點特別。

 

身為區域醫院的臨床主治醫師,雖然沒什麼升等的論文壓力,但除了臨床工作外,其實每個醫院部門都會需要指派人員,參加一些院內外的品質改善競賽,這些任務通常都會落在新生代或中生代醫師的身上。我參與了幾次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的設計,感想就是……好麻煩。

 

簡單說明一般 SDM 的流程為:主題與範圍選定 → 確定團隊成員 → 針對病人需求提出評估 → 蒐集相關 EBM 文獻 → 設計問卷、進行 α 與 β 測試 → 設計決策輔助工具 → 臨床使用。(如下圖)

 

 

 

 

其中,最耗費心力的就是 EBM 文獻蒐集與評讀的步驟:針對特定的病人族群,哪些診斷或篩檢工具比較好?哪些治療方式效果比較好?搜尋最新的文獻之後整理成簡單易懂的資訊,提供給病人輔助幫忙做出最好的醫療決策。

 

A 治療與 B 治療單獨的效果我們都很清楚,但是如果再加入 C 治療與最新的 D 治療,那麼就不一定能找到做出完整比較的文獻,我們只能提供病人約略的數字參考而已。每次進行到這個步驟,總是要耗費數個月的時間來回討論,相當痛苦。

 

 

課程內容居然能解決我的需求!

 

剛好,我看到新思惟網絡統合分析的介紹:「網絡統合分析要回答的是,有一個疾病,但目前有好幾種治療可以做,其中研究顯示治療有效的也有好幾種。那麼,在這麼多種治療中,究竟哪一種最有效?我們可以藉由網絡統合分析來對效果排序,並且看看究竟哪些治療選擇是統計上最支持的」。

 

是不是很符合我之前的需求?雖然目前手邊沒有正在進行的 SDM,但是實在太想知道 NMA 是什麼,我還是報名了。

 

只能說,對比自己之前的經驗,有高手從搜尋題目、整理文獻、彙整資料、輸出圖表到寫成文章,每個步驟都清楚的示範說明,真的太棒了。而且 NMA 中不同 nodes 間的 direct and indirect comparison 排序,可以提供給很多臨床問題作為部分參考,如果未來想做 RCT 也提供了設計方向。而且,目前用 MetaInsight 不用另外花錢,也是蠻不錯的。

 

還有,校長與雷醫師針對發表文章每個環節該注意什麼問題、投稿後與 reviewer 的攻防都有完整分享,這些都是傳統醫學教育學不到、前輩指導也沒有這麼深入的部分。

 

 

可以拿來比賽,還能拿來發表論文,一舉兩得!

 

用 NMA 統計出來的結果,不僅可以投稿期刊,應用在 SDM 的決策輔助工具上更有可信度。雖然 NMA 工作坊以有論文需求為主要目標族群,我認為 SDM 卻是很棒的使用場景。用 NMA 設計 SDM 參加比賽,感覺你的對手會哭哭,但是病人能夠得到很有參考價值的資訊,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經常應用並投稿的話,相信學費很快就回本了。

 

醫策會鼓勵醫院多拿疾病認證、每一種疾病認證幾乎都需要 SDM、每一支 SDM 都需要定期更新,這個數據應該蠻大的。既然無法逃避,只能好好面對。NMA 可以幫你把要做的事做的更好,完成工作之餘,還可以發表論文,更棒。

 

誠摯推薦給每間醫院的醫師、個管師以及品質管理中心人員。感恩校長、讚嘆校長~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