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退稿

2025 / 6 / 26

臨床論文退稿主因:Data-Driven Writing

 

 

 

 

問:請問校長,在你審閱論文的經驗中,最常見的臨床研究論文寫作錯誤是什麼?就是那種「一看就知道要退稿的」。假設稿件排版人模人樣,英文寫作也沒問題,但還是必須退稿的那種?

 

答:(蔡依橙)

 

最常見的問題是 data-driven writing(資料驅動的寫作)。

 

 

臨床論文有正確寫法?

 

一般臨床論文的研究概念應該是這樣:我有好奇心想知道什麼事情,於是去回溯病歷(或設計實驗收資料),然後統計,最後回答我當初的好奇心。

 

這樣的流程,稱為 hypothesis-driven(假說驅動)。

 

對初學者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即使你整個流程不一定真的是這樣,你也要為自己的研究想出一個適合的 hypothesis,讓文章的架構看起來是這樣。

 

閱讀更多 »

2024 / 4 / 10

問:跨領域論文一直被退稿,審閱者就是不喜歡?

 

 

 

 

答:(蔡依橙)

 

我們就舉例工程跟醫學好了,這個問題是在於,同時懂這兩個領域(者)相對是少的。

 

所以當他(期刊社)在在尋找 reviewer 的時候,他如果懂醫學的人看不懂工程的細節,他也很容易去挑剔你所回答的這個醫學問題;他如果懂工程的人,不認為回答的醫學主題有多重要,畢竟重不重要是主觀的。

 

當 reviewer 在審閱到自己不完全能夠掌握的主題的時候,他們傾向於會選擇退稿。因為這樣子對自己的 reputation 最不會受到影響,這也就是跨領域的困難點。

 

投稿的過程中,當它沒有主題紅利,也就是,不是現在研究世界的熱點的時候,你就必須在兩個領域都很強,才有辦法得到公平的對待。否則在投稿中階期刊的時候,因為尋找適當 reviewer 的困難,其實是相對比較不利的。

 

 

最新活動

 

 

2024 / 4 / 10

問:做跨領域研究,投稿竟處處碰壁?

 

 

 

 

答:(蔡依橙)

 

同學問我,他是做跨領域研究的,投工程的期刊,工程的期刊嫌他方法學說明不夠清楚,他投醫學的期刊,醫學的期刊嫌他過於冗長,而且在方法論上琢磨過多。

 

這就是跨領域研究的困境,跨領域研究非常吃是否有主題紅利,前幾年有主題紅利的就是 AI 研究,你只要 AI 做任何東西,大家都會多看兩眼,可是很不幸的,AI 這幾年的主題紅利已經過了。

 

所以你用 AI 來做研究的時候,大家只是把它視為一種工具,而這個工具要回答的問題如果重要,它才能夠登上醫學期刊,而你工具本身興起,那才有可能在工程期刊裡面脫穎而出,而如果這兩邊都是普普通通的狀態的話,它並沒有任何加成的效果。

 

所以,當我們今天做跨領域研究的時候,如果紅利期過了,發現自己在投稿上,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也許找比較跨領域的 OA 期刊,會是比較好的方向,那才有可能在工程期刊裡面脫穎而出。

 

而如果這兩邊都是差不多普普通通的狀態的話,它並沒有任何加成的效果,所以當我們今天做跨領域研究的時候,如果紅利期過了,發現自己在投稿上,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也許找尋比較跨領域的 OA 期刊,會是比較好的方向。

 

 

最新活動

 

 

2024 / 4 / 10

問:期刊退了我的稿,卻又說修改後還是可以重新投。為什麼不直接給我 major revision 呢?

 

 

 


 

 

問:期刊退了我的稿卻又跟我說,如果你根據我們的建議,做了大幅度的修改之後,還是可以考慮回來重新投稿。我是不是被 PUA 了,為什麼不直接給一個 major revision 的結果呢?

 

答:(蔡依橙)

 

這的確是這幾年常見的狀況,主要是有 reject 與 suggest resubmit 這些選項,對於期刊社來說,有降低接受率的效果。接受率降低,可以看起來像是比較厲害的期刊。而且也可以減少懸而未決的稿件,積在他們檔案庫裡面。

 

閱讀更多 »